如何认定合同条款无效?
2025-09-11九江知名律师
如何认定合同条款无效?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合同条款内容直接违背了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中明确禁止的行为或规定的义务,该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2.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任何损害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秩序或道德风俗的合同条款均无效。
3.显失公平: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若条款明显不公平,使一方获得不正当利益,而另一方遭受重大损失,且这种不公平并非出于自愿,则该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4.欺诈、胁迫: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如受到欺诈或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订立的合同条款无效。
5.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超出其行为能力范围的部分无效。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54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7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中欺诈性隐瞒重要事实怎么办?
在合同法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签订合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该行为构成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该合同。同时,受欺诈方还有权要求欺诈方赔偿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条:“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遭遇合同中的欺诈性隐瞒重要事实时,受害者应积极采取法律措施,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合同条款的有效性是确保合同双方权益、维护交易安全的基础。在审查合同条款时,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公平、自愿,避免条款因违法或不当而被认定无效,从而保障合同目的的顺利实现及合同关系的稳定。对于存在疑问或潜在风险的条款,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建议。